• menu icon
cens logo

動見科技前瞻AI技術 傳產面臨的數位化挑戰

2020/12/08 | By Tingyu Chao

後疫情時代帶動產業加速數位轉型的節奏,但如何運用新興技術,替現行服務或產品賦予新價值,是企業必須躍過的門檻。

由國立台灣大學資電學院教授團隊出來創業的動見科技有限公司,透過自家研發的AI影像自動辨識及機器學習技術,推出能分析即時街景、動態圖資及交通路況的影像平台,將被動觀看的影像,賦予主動萃取資訊的價值,導入技術在傳統產業中,不僅強化數位化轉型,同時替台灣傳統強項的硬體產業,附上全新的價值。

台大三位教授各在自身領域皆累積超過十年的功力,動見科技執行長與共同創辦人周俊廷表示以學術團隊的背景出來創業,從研發技術方面顯得更紮實,更前瞻。動見團隊起初是參加科技部2018年的價創計畫,做出亮眼的結果後,決定找投資人,創立「動見科技有限公司」。兩年過去,已有較成熟的兩大產品服務-MyFleet與CityWatcher,都使用核心AI影像自動辨識及機器學習技術。

動見科技執行長周俊廷。圖/動見科技
動見科技執行長周俊廷。圖/動見科技

傳統產業中的車隊及物流公司,面臨像UBER、Food Panda等競爭對手,以及消費趨勢的變化,如宅經濟,網購的普及化。以動見科技的核心客戶之一為例,物流公司宅配通利用MyFleet行動影像平台,利用AI影像自動辨識技術,將裝在車輛上的行車紀錄器畫面,透過機器學習技術了解司機是否有進行危險駕駛行為。

周執行長說明MyFleet的用途,可作為司機輔導,告訴他們的駕駛行為有安全疑慮,同時在企業方更精準客觀的車隊管理,交通安全的問題,不僅危害司機安全,對公司成本及形象管理都有影響。

那司機端呢?周執行長表示一般上班族,可憑工作經驗列在履歷表上,但雇用司機,往往像是丟骰子一樣,如何客觀審視一位司機的駕駛能力?透過MyFleet,萃取出來的資料,可以建立「駕駛履歷」,利用AI技術與數據客觀設立基準。

賦予影像與傳產新價值

如何將影像資料從被動轉為主動應用?再上一層的應用從B2C或B2G產品CityWatcher談起。有配戴MyFleet,可以運用車隊的行車紀錄器,建立即時化的資料庫,便是CityWatcher的優勢。周執行長指出Google街景的畫面常為一年,甚至兩年前的街景,拍攝的車輛少,更新速度也相對慢,但透過車隊更容易獲取即時的畫面及路況。有別於GPS導航,CityWatcher可從影像畫面判斷路況,另方面,從政府端的應用則可以以影像中的資料,追蹤公共設施是否需要維修,更換的進度。

而建立影像資料的系統,成為消費者使用的導航應用潛力也相當大。從CityWatcher延伸出來的OMNI APP預計明年上線,周執行長表示是將CityWatcher濃縮放到手機中,願景「成為Google導航與街景的進階版。」相較於傳統導航模式,周執行長也指出OMNI APP的導航更貼近使用者的使用情景。OMNI APP除了語音導航,也會用「visual guidance」,將需要轉彎的地方標示出來,協助駕駛快速找到標的物。執行長表示應用程式仍在開發中,要跨越如何將行車紀錄器拍到,進行即時街景比對,需AI技術支撐。

動見科技推出能分析即時街景、動態圖資及交通路況的影像平台,能和眾多硬體結合。此圖為影像平台在東元集團全新的電動車供應鏈發表會展示。圖/動見科技臉書
動見科技推出能分析即時街景、動態圖資及交通路況的影像平台,能和眾多硬體結合。此圖為影像平台在東元集團全新的電動車供應鏈發表會展示。圖/動見科技臉書

減緩傳產的數位轉型陣痛期

傳產面臨的挑戰不可否認,周執行長說以他們的客戶群,有一方面就是在協助傳產,例如車隊,進行數位轉型。執行長也坦承說,數位轉型的門檻,也落在客戶的成本考量,在新科技使用的儀器費用上,較為以前熟悉的費用來的高。但有著「更精準的管理」與強化對「未來新技術競爭者」的好處,皆能讓客戶願意投資,強化企業的免疫力。

台灣的強項,就是硬體的製造與設計;周執行長表示,目前動見與眾多硬體商合作,驗證自己的軟體能在他們的硬體上順利運作,以便替客戶case-by-case的服務,找到適合的硬體規格,將平台與客戶的服務或產品結合。

不過,軟硬體仍需要整合,周執行長期盼未來他們能做到,像手機下載APP快速又簡單,客戶只要選擇好硬體,或通路管道,下載APP後,便能使用。